close

DSCN7741.JPG

隨手按下的快門,成為心裡的永恆。倒影中的吳哥,每日從晨曦中再次誕生。

                                           ----------<Anger Wat,Cambodia>

--------------------------------------------------------------------------

時間:2014年5月7日

挑戰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次帶家人旅行,

除了出遊時間長達12天之外(泰國六天,柬埔寨六天),

還得要從陸路通過泰柬邊境,

這天一大早吃完早餐,直接包車前往曼谷北邊的長途巴士站,

七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

不過對於家裡的老弱殘兵可而言,應該是相當辛苦的。

幸好,我爸媽也都依照我的意願,沒有堅決反對

也許他們還沒嘗試過也不知道?

總之跌跌撞撞的來到看起來很落後的邊境,

全車的人都下車到海關蓋出境章,再到隔壁蓋入境章,

海關不過是間破舊的小房子,通關的遊客把室內擠的水洩不通,

除了要注意家人是否有被問問題要救援外,還要擔心會不會被海關索賄,

提心吊膽好不容易又回到巴士上,再過不久巴士就開進暹粒,

北方的觀光大城,也是世界知名的吳哥窟所在地。

一下車,比起曼谷過之而無不及的混亂交通席捲而來,

我們像是待宰的肥羊被虎視眈眈的嘟嘟車司機盯上,

忘了是預約飯店接駁還是自行前往,

總之晚上順利抵達在暹粒三晚的飯店,

Chateau d'Angkor La Residence吳哥城堡住宿酒店,四星級,

四人家庭房為USD360(柬埔寨好像都可以用美金付款,物價也是以美金計)

進到房間以後,覺得實在太划算了!!!!!!!!!!!房間超級無敵大~~~~

一入門就有配備完善的廚房,冰箱,廚具,甚至有洗衣機,一應具全

接著是寬敞的客廳,似乎比我們家還要大@@

重點是有兩間房,每間都有自己的浴室,不論在家或出遊最討厭和我哥用同一間浴室了,

這個真的是好加分阿~~~~~~~~~~

這樣一晚只要USD120,真的很推薦耶~~

-------------------------------------------------------

時間:2014年5月8日

在暹粒的三天,簡直跟進入烤箱修行沒兩樣,

還不能像在泰國海邊一樣躲起來吹冷氣納涼,

要想參觀景點幾乎都是要曝曬在大太陽下,

實在很佩服那些還可以專心聽導覽認真記錄的人。

DSCN7454.JPG

景點的歷史背景沒有做足功課,現場又不想找當地導遊解說,

只能盡可能的多拍點照片,事後做整理。

以下僅記錄幾個比較有印象的重點地方。

DSCN7455.JPG

行程一:崩密列

崩密列Beng Mealea,除了高棉的微笑之外最喜歡的景點。

雖然它距離吳哥窟主要的遺蹟群有段距離(約40公里),要搭車將近兩小時,

因此也不是旅行團會來的地方,正因如此,來訪的遊客不多,更增添其魅力。

DSCN7456.JPG

一走進來,就被那股頹廢的氛圍深深吸引,

倒不如說,是著迷於那棵從衰敗中仍頑強挺立的大樹散發的氣息。

DSCN7459.JPG

這裡原本是被用來供奉濕婆神的印度教寺廟,時至今日,它的背景仍是個謎,

根據學者說法,大約建造於11~12世紀,但從未完工,也任其荒廢。

崩密列在高棉語是「荷花池塘」的意思,入口前的轉角有著荷花的圖騰

DSCN7463.JPG

入口(沒錯,還是有入口)是這道狹窄的木門,正上方刻有濕婆的神像

很多時候都要手腳並用,爬上爬下的在大石頭塊中探險,

也許我對要拉繩的郊山的熱愛是來自這裡。

註:現在這個門因為安全考量好像已經封閉

DSCN7469.JPG

怎麼拍都很有意境,射入的一束光,將古老的石頭分割成明暗不同的區塊,

下一秒,光影的變化又是無窮,歷史上的輝煌也總是來去無蹤。

DSCN7471.JPG

雖然很熱但還是不敢直接短袖短褲,

幸好昨天逛街的時候買了涼爽的燈籠褲,

來這裡墨鏡跟防曬實在不可或缺。

單腳跨在巨大石塊上,想像自己是個勇敢的探險家。

DSCN7472.JPG

這種刺激的景點只有把拔會陪我上山下海,(是低,另外兩人待在飯店= =)

雖然足以證明寶刀未老,但下一秒他就跌倒惹@@

還跑去當地的醫院包紮,是說沒有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不過憑老爸的三寸不爛之舌及死纏爛打的功力還是拿到了保險給付,

好像有賺(?)----這件事大概說嘴了兩年

DSCN7481.JPG

如果要選暹粒的網美必拍,崩密列一定會榜上有名,

任一視角都很有風格,斑駁的石牆及盎然的綠葉,形成鮮明又柔和的對比。

DSCN7483.JPG

整個崩密列最喜歡的角度和照片,更難得的是還是老爸的傑作。

剛好這時候的光線也非常適合,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遙想寺廟的源起。

DSCN7487.JPG

蜿蜒的樹根遊走在斑駁的石牆,相生相惜

經歷了多少年風霜,才得以成為今日的樣貌。

DSCN7492.JPG

古木參天,也正是如此。

外頭的熾熱艷陽,在這稍稍減弱了它的威力。

DSCN7513.JPG

放蕩不羈的石塊群,層疊交錯的枝枒,瞬息萬變的光影,

都是讓崩密列與眾不同的特殊之處。

據說這裡還是「天空之城」的原型。

DSCN7516.JPG

在親身走一趟之後,覺得兩個小時的車程不算太久,

就算政府放任不管,我想也依舊會有無數的旅人,冒險者趨之若鶩,

因為它真的值得。

DSCN7518.JPG

回程的路上買棵超大的椰子,解渴。

比泰國更便宜是怎樣~~~~~~~

DSCN7519.JPG

要在忍受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語沿路的風沙,覺得嘟嘟車司機也真的辛苦阿。

DSCN7521.JPG

遠方的雲不能夠漂過來一下嗎,萬里無雲有時也是會要人命的~~@@

DSCN7522.JPG

進入吳哥窟遺址群的門票,會現場拍照~~~~~好醜

DSCN7524.JPG

行程二:羅洛士遺址群

首先是"前"吳哥王朝的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

西元790年,闍耶跋摩二世於此建都。

包含巴孔寺,比列科寺,羅蕾寺。

DSCN7553.JPG

比列科寺,又稱為神牛寺Preah Ko(因寺廟前臥有神牛-濕婆神座騎),

880年興建,是祭祀祖先用的小型宗廟,共有六座塔廟,

分別獻給吳哥帝國開國者闍耶跋摩二世

及建造者因陀羅跋摩一世的外祖父,父親,外祖母及母親。

DSCN7556.JPG

寺廟的紅磚門是用棕糖、石灰、糯米漿合成,黏合度很高,

歷經千年風霜依然能夠保存,相當特別。

DSCN7529.JPG

巴孔寺Bakong建於西元881年,是當時的國廟。

註:後來遷都到大吳哥就另立了巴戎寺

第一座吳哥遺跡中以「砂岩」作為主要建材,也是羅洛士遺址群中規模最大。

DSCN7532.JPG

從入口要進入巴孔寺要經過一條長長的道路,沿途沒有樹木遮蔽。

DSCN7535.JPG

印度教的須彌山式造型,層層堆疊共計五層,象徵須彌山(印度教的宇宙中心)

每層代表一種神祇,分別是蛇神、鳥神、惡神、惡鬼與眾神的居所。

最上方的平台佇立五座尖塔,屬神殿建築。

註:據蔣勳老師說,須彌山影響到後來的佛教,日本的五重塔也是類似的意義。

DSCN7541.JPG

相較於樸實無華的寺廟,旁邊的賣店顯的鮮豔突兀。

DSCN7563.JPG

羅蕾寺Lolei是三座廟最晚,(西元893年),興建於已乾涸的人工湖中央,

是吳哥遺址中第一座島廟,由耶輸跋摩一世為完成其父親的遺願而建成,

平台共四座磚造塔廟,分別獻給父親、祖父、母親及祖母。 

DSCN7569.JPG

行程三:巴肯山夕陽

巴肯山Phnom Bakheng是看夕陽的好地方,

山丘上的巴肯寺是吳哥地區唯一建在山上的宗廟,

亦為907年耶輸跋摩一世建都開創吳哥王朝後第一座。

(在此之前建都在羅洛斯,因位處低地常淹水而選擇北遷)

其中的108座寶塔皆是舍利塔,存放骨灰用。

註:108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總和數字,每座磚塔象徵一座山。

DSCN7570.JPG

巴肯山只有67公尺,不算高,但階梯非常陡峭,有敬拜祖先不可輕忽之意。

世界各地的遊人們趕在五點前進入巴肯寺,來到視野良好的平台上。

可惜今日的雲層太厚,沒有看到舉世聞名的夕陽,倒是巧遇當地的政治人物,

許多跟拍的媒體把原本就絡繹不絕的巴肯山擠的更是水泄不通。

-------------------------------------------------------------------

時間:2014年5月9日

DSCN7594.JPG

行程四:小吳哥日出

相較於夕陽,日出更是我的愛,也許因為看日出不只需要運氣,更要毅力吧。

這次,還是只有把拔陪我衝,摸黑起床,請飯店預約嘟嘟車,前往小吳哥。

DSCN7596.JPG

自以為已經夠早,沒想到來到現場,早有許多專業及非專業的相機蓄勢待發,

但幸好範圍很大,基本上任何角度都是可以看到的。

小吳哥是唯一一座面朝西方的寺廟,因此太陽是從背面升起,

剛好投射到設計巧妙的前方左右水池中,形成美麗的倒影。

同時這裡也是建造者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寢,生命的復始與消逝相生輪迴。

DSCN7606.JPG

喜歡日出前粉紅色的天空,讓人看的目不轉睛。

 

DSCN7632.JPG

據說雨季才是絕景,因為滿溢的水池與旭日相互輝映,絕美。

有時還有蓮花慵懶的綻放在水池上,那又是不同的感受了。

DSCN7638.JPG

捕捉到太陽從寶塔間緩緩升起,這就是讓遊客趨之若鶩,震懾人心的日出~~~~~~~

春分跟秋分的時節,太陽會從正中央的塔尖探出,據說這也是精密計算過。

瀰漫著佛寺古老的韻味,光灑大地彷彿太陽神降臨,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行程五:女皇宮

心滿意足的接收了早晨陽光的洗禮,終於是全家人參觀的景點了。

DSCN7643.JPG

引道兩邊的柱狀物叫做Linga,就是男人的生殖器(講出中文瞬間害羞),

印度教屬於生殖崇拜,也象徵吉祥,故而有此物,在印度寺廟中屢見不鮮。

引道到正殿的中間還有一條垂直的引道,左右各有一藏經閣,

右邊的藏經閣刻有毗濕奴的故事,左邊則是濕婆神的故事。

DSCN7645.JPG

女皇宮Banteay Srei,其實不是皇宮,

高棉語為「女人之城」意為庇護女性,是獻給濕婆神的寺廟。

也是唯一並非由國王興建的寺廟,

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時的國師在國王賜予的土地上興建僧舍,供其晚年修行。

以紅色砂岩建築、精細的雕刻著稱,

中央祠堂的女神雕刻更有「東方蒙娜麗莎」的美譽。

DSCN7646.JPG

女皇宮本殿的範圍其實並不大,只佔整個遺址的三分之一,

其他都留給引道、庭園之用。

但豐富精緻的雕刻若想仔細觀賞,整天的時間也不嫌多,

只是日頭赤炎炎,實在沒辦法在毫無遮蔽物的外頭專注在這些作品上,

加上不了解到底這些故事的寓意,當下僅能讚嘆其玫瑰色的外觀,如此罷了。

 

DSCN7649.JPG

這座山形牆的門楣上雕刻的是羅摩殺死猴王巴林的故事,

DSCN7652.JPG

看的越仔細就越覺得佩服,女皇宮總共分三層,

內層的山形牆上是濕婆之妻Parvati(非元配)夾在兩頭噴水的大象中間。

DSCN7655.JPG

女皇宮的格局相較於其他的寺廟空間都是縮小的,

據說希望來到這裡的人彎腰進入,代表對濕婆神的崇敬。

可以用「不歌頌雄偉,而宣揚謙卑」一言以蔽之。

在柬埔寨將首都南遷金邊後,吳哥王朝徹底被遺忘,

1914年前來殖民的法國人誤打誤撞在叢林中發現這個美麗的建築,驚為天人,

大至採用玫瑰色砂岩的建築材料,

小至門柱上雕刻著花苞以及綻放的蓮花表現出對生命的禮讚,

都讓高高在上的西方人開始反思來自歐洲的文明並沒有贏過古老的真臘王朝。

極度醉心於女皇宮的法國作家馬爾侯於1923年偷走四尊女神像,

因而在海牙受審,坐牢,

有趣的是他後來竟成為法國第五共和戴高樂執政時期的文化部長。

 

行程六:小吳哥(實際上參觀時間是最後,但歷史年代在大吳哥前)

小吳哥Anger wat也就是俗稱的吳哥窟,名列世界新七大奇景。

國旗、錢幣上都可以看到吳哥窟的三座尖塔

(其實是五座,但兩座正面看不到),是柬埔寨重要的象徵。

花費30年,興建在王朝巔峰的12世紀時蘇利耶跋摩二世

是座規模相當宏偉的印度教寺廟,獻給毗濕奴神。

DSCN7731.JPG

光是引道就長達472公尺,中間完全沒有遮蔽物,參觀到最後一個景點,

家人受不了熾熱的天氣,加上對古文明遺跡已興趣缺缺,最後只好自己進去。

小吳哥總共有三層,第一曾是史詩壁畫區,也是最需要導覽解說的地方,

其中述說了大量的戰爭故事,以及仙女Apsara和Devata的雕刻。

這裡共有兩千多尊女神雕像,每一尊都各不相同,值得細細品味。

第二層的重點是敲心塔與花樣年華的拍攝地,

第三層是頂層,是吳哥地區最高的人工建築。(當時規定建物高度不可超過)

其實小吳哥只草草看了一下就離開,下次有機會去的話想要再好好欣賞一次。

註:吳哥的建築材料大約能夠以西元1000年為分界點,由紅磚轉為石頭。

例如女皇宮是紅磚,小吳哥是石雕。

 

行程七:大吳哥/巴戎寺

大吳哥城內有許多景點,包括巴戎寺、巴芳寺、皇宮遺址、空中宮殿、

鬥象台、癲王台、十二生肖塔等等。

DSCN7673.JPG

最富盛名的要屬西元1219年闍耶跋摩七世興建的吳哥城中心,巴戎寺。

身為吳哥王朝最後一間國寺,同時也是唯一大乘佛教寺廟。

吳哥遺址開放給世界各國認養,巴戎寺目前由日本維修。

DSCN7675.JPG

有趣的是,傳說巴戎寺曾經是金碧輝煌的,

"當國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餘座,石屋百餘間,東向金橋一所。

金獅子兩枚,列於橋之左右。金佛八身,列於石屋之下。"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對照今日的深灰淺黑,遙想昔日的絕代風華。

DSCN7678.JPG

巴戎寺共分為三層,下兩層是正方形,頂層為圓形,豎立了許多的佛塔。

迴廊的牆上浮雕描繪了許多當時的生活及戰爭,十分栩栩耴生。

DSCN7688.JPG

寺廟內共有四十九座佛塔,每座佛塔上的四面都刻有國王耶跋摩七世的微笑,

分別代表慈、悲、喜、舍。有「高棉的微笑」之美譽。

現在想到吳哥,多數人的腦海中應該也會浮現他的笑容。

DSCN7689.JPG

在四面佛迷宮中,不只在尋找遮蔽陽光的陰影,也在追求那喜樂寧靜的內心。

 

行程八:塔普倫寺

以電影古墓奇兵聲名大噪的塔普倫寺Ta Prohm,

闍耶跋摩七世(建造巴戎寺的那位)為其母修建的寺院,在1186年。

寺廟供奉婆羅門教及佛教神祇,全盛時期規模龐大,有上萬名僧侶。

塔普倫寺是印度團隊負責維護。

DSCN7720.JPG

與崩密列有異曲同工之妙,塔普倫寺也是被巨大的植物入侵的遺址,

巨大的木棉樹與絞殺榕,將廢棄的寺廟蠶食鯨吞,終至喧賓奪主。

DSCN7725.JPG

但也正因如此,成為了塔普倫寺獨一無二的特色,

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無不為那陰鬱帶有神秘的氣息感到驚奇,

破敗的石牆,發白的樹幹,錯節的枝枒,蔓延的青苔,

喧鬧聲掩蓋不了,那流盪千年的哀傷。

 

食物方面當然也要記錄,柬埔寨的食物似乎比較合我們家的口味,

20140508_194316.jpg

「高棉廚房」是當地很推薦的傳統料理餐廳,Amok是柬埔寨的代表食物,

可以選擇搭配牛豬雞魚等肉類,我們選擇魚。

點這道菜會附上白飯,超級好吃~~~~~~~~~~

DSCN7444.JPG

每奔只要一美金的冰沙~~~~~~~~~每天都要來一杯。

竟然還有腰果口味的,而且超級濃~~喜歡!!

DSCN7583.JPG

咖哩風味也很不錯,覺得柬埔寨的香料都很下飯~~

好懷念啊!!!!!!!!!

DSCN7585.JPG

悶熱的暑氣用吳哥啤酒來消除,清涼又暢快,一點都不苦喔~~

DSCN7452.JPG

夜晚的暹粒酒吧到處都是觀光客,涼風徐徐,

啜飲一杯調酒,歌頌曾經燦爛又終歸蕭條的文明。

 

後記:整理資料的時候,大多數的遊記都是以拍照好看的角度來記憶吳哥,

偶然發現蔣勳講解的「吳哥之美」這個系列的影片,約二十集,

以生動簡易的方式帶領觀眾認識吳哥的背景及建築,

也談到許多印度教的觀念,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是非常好的素材,

不知不覺就看完了,覺得收穫頗多。

如果旅遊當下能聽到蔣勳老師精闢又情感滿溢的解說,絕對不虛此行!!

僅摘錄一些於此,希望能留下些有趣又想記在腦中的。

原本的吳哥國王都是印度教信仰,在闍耶跋摩七世1181年改信大乘佛教,

吳哥王朝直到1423年來自今日泰國的勢力興起才終告滅亡,

當時發生許多慘無人道的屠城事件,加上蔓延四散的疾病,

迷信的人們南遷金邊,吳哥王朝就這樣被遺落在荒煙漫草中數百年之久。

直到1860年一本法文版的「真臘風土記」

(1296年元朝周達觀被派遣為大使一年,記錄其所見所聞),

法國人相信真有其地,不斷尋找後,才揭開吳哥王朝的神秘面紗。

註: 法國更於1864年開始殖民柬埔寨 

又如印度教的神話中動物形象相當多,有著其他宗教少見的動物崇拜,

濕婆神的坐騎是牛,因陀羅(天空之神)的坐騎是三個頭的大象,

毗濕奴的是鳥,戰神是孔雀,鳥神Garuda也是現在印尼加魯達航空的象徵,

其他還有蛇、獅、猴神等等。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 梵天Brahma,創造之神毗濕奴Visnu(四個手臂),

破壞之神濕婆Shiva及其他為數眾多的神祇,又神跟人一樣都有配偶,

不避諱男女之情,認為這是自然法則。

印度教相信世間的是非、真假、美醜、善惡構成萬物的平衡。

印度教的雕刻背景多為海浪,旋轉的浪花其實是乳汁,象徵孕育生命。

DSCN7616.JPG

和登山一樣,追尋日出也隱藏著許多人生的道理,

除了炫耀奪目的那時刻,漫長的等待讓心靈沉澱,

周遭的嘈雜聲宛如被隔絕,只剩下平靜的初心。

信仰重要的不在於它甚麼時候來,而是時間淬鍊後來自心底的無上崇敬。

 

arrow
arrow

    b714212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