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羅馬的夜,來到許願池前,即使再累也不後悔,因為實在太美。
----------------------in Rome。
-----------------------------------------------------------------------------------------
時間:2013年10月28日
羅馬第三日是把剩下較散的景點在這天瀏覽,所以也不急著一大早出門,
養足體力十點出門,第一站到了人民廣場piazza del popolo
一出站剛好看到書報攤想說來買個郵票,竟然沒有賣國際的= =
幸好隔壁就是郵局,只好當作義大利低效率體驗之旅,
明明買個郵票等了快一個小時,還幸運(?)的親眼目賭義大利大嬸當眾與行員對罵的劇碼,
買到郵票後走到附近的人民廣場,依舊是個晴空萬里的日子。
諷刺的是,有好幾百年,人民廣場都是執行死刑的地點,最後一次在西元1826年。
廣場中央矗立著高24公尺的方尖碑,為西元前10年奧古斯都征服埃及時帶回的戰利品。
其實整個羅馬的方尖碑有8個來自埃及,5個是羅馬帝國時期在埃及製作或在羅馬製作但拷貝古埃及的方尖碑。
除了在人民廣場上的之外,還有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蒙特期多利歐廣場,
萬神殿外,聖母瑪利亞教堂,那瓦那廣場,西班牙廣場上都各有一個方尖碑。
從人民廣場旁的階梯可以上到山坡上,
這一片山坡從前是麥迪奇家族的別墅,現在也同樣是富人區,
當不成富人也可以來這裡吹吹風,看看風景,相當舒服。
山坡上另外一頭可以走到西班牙廣場,於是搭地鐵到梵諦岡,
由於前一天沒有在梵諦岡寄出明信片,為了不遺憾我們決定請別人登頂後幫我們投遞明信片,
遇到好心的大陸人太感謝了,不過後來發現博物館出口旁也有一個郵筒= =
出了博物館後,沿著河走過聖天使堡,再向前就是法院建築,
民宿阿姨大力推薦一定要來看看,果真氣勢宏偉,頗有雍容大度之風阿,
但或許已經看了太多華麗的教堂,變得有點麻木了。
過橋後走個十五分鐘,下午一點多到達萬神殿,附近的冰淇淋店。
是網友大力推薦的冰淇淋第一名耶~~一定要來嘗嘗看的阿,
口味是目前見過最多,眼花撩亂都慌了,價格是三家中較貴的,但CP值也不低喔!!!!!
排隊和吃冰的人潮都超級多,(好想再吃一次義大利冰淇淋ㄚㄚㄚㄚㄚ)
萬神殿,最初是在西元前27年羅馬共和時期,為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而興建,
西元80年遭大火焚毀,125年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
西元609年拜占庭皇帝將其獻給羅馬教宗,後者將其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亦為今萬神廟正式名稱。
然而16世紀時,教宗烏爾班八世為重整聖彼得大教堂,
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熔化,用來建造聖彼得教堂中央祭壇的頂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砲。
萬神殿亦是國王艾曼紐二世以及拉斐爾的長眠之處。
萬神廟主體結構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大型的穹頂,
在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
穹頂頂部有個直徑8.9公尺的大洞,其作用為採光,
太陽的位置移動時,射入萬神殿的光影亦會隨之變化,像是上帝與世人的對話,
既莊嚴又神聖,相當特別。
萬神殿內部最多人聚集的就是拉斐爾之墓,這位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直至今日仍然備受景仰。
信步走至納瓦那廣場,原本是西元一世紀圖密善的競技場,15世紀時轉為市場,
廣場上共有三座噴泉,正中間是著名雕刻家貝尼尼的作品,巴洛克風格的四河噴泉。
四河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地理學者心目中的四條大河,
非洲尼羅河,印度恆河,歐洲多瑙河,以及美洲拉普拉塔河。
但我怎麼看都分不出哪個雕像是哪條河.................................
建於1652年的聖阿妮斯教堂,在這個廣場上看起來特別有氣質。
那瓦那廣場迅速的在心裡竄升為最喜愛的景點,在這裡,
我看到真正的義大利,或者是說,我心目中義大利的樣子,
沒有太擁擠的觀光客(當然人還是不少,但至少不是像其他景點是排隊的人潮)
不必太過擔心猖獗的竊賊,與不勝其擾的小販,
這裡有的,是成排的藝術家,或至少,是販售藝術品的"批發商",
商業與觀光的影子並沒有消失,但雙眼所見淨是不同角度的義大利,
有真實的油畫,童趣般的鉛筆畫,簡潔的素描畫,獨具特色的拼貼畫,
走在洋溢著藝術氣息的這裡,熱鬧的氣氛讓心情不自覺的也愉悅起來。
幾乎可以說,這是羅馬唯一會讓我願意再回來的地方。
下午五點多,本來想找找尼祿皇帝的金宮,但無奈怎麼找都不得其門而入,天色越來越晚,
最後只好放棄,不過幸運的是看到了夜晚的鬥獸場,
天空藍的很詭異,原來明信片上的藍夜不是後製= =
要是沒有在整修的鷹架該有多好QQQQ
最後一站,雖然已經走了很多路,腳趾頭開始疼痛(舊病復發><)
還是努力地走到了聖母大殿六點多關閉前趕到,當時實在是疲累不堪,
只記得又一次的聽了聖歌,還是感動的無以復加。
幸好聖母大殿離家裡不遠,走回去只要十幾分鐘,
回家吃個晚餐,韓式拌飯again,八點又匆匆出門(搞得像跟團一樣匆忙)
為了夜晚的許願池,我們甘願如此。
和白天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多了浪漫,幻想的情愫。
我雖然不渴望再度回到羅馬,但依舊希望許願池前的願望能夠實現。
這裡的燈光打得很自然,快門只好不停的按。
巧遇到同樣在聖加侖交換的中國同學,超驚訝!!!
最後,放上這張三人的合照,紀念這年我們在羅馬,那些走到鐵腿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