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戰火總無情,你盤踞在北海一隅,用堅忍不拔,綻放獨特的光芒。
--------<Vilnius,Lithuania>
-----------------------------------------------------------------------------
2014.03.27(四)
從波蘭華沙搭夜車,隔天六點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
這幾天的旅伴是在克拉科夫臨時相約的高中同學Kelly,
也順利的和維爾紐斯的host Aki見到面,
正在念PH.D的Aki只比我們大幾歲,是個很開朗熱情的女生,
沒認識多久就喜歡上她,三個人一起回到Aki和她的未婚夫位在市中心的住處,
沒錯,他們今年要結婚了,生活非常圓滿。
註:2017年的這個時候從FB上得知他們是個三人小家庭囉~~~~~
Aki請我們吃了點零食,十點多就讓我們自行出門去近郊的景點。
火車的終點站就是Trakai,遊客不多但所有人都是往同一方向因此跟著走就對了。
途中還會經過卡萊特人Karaites/卡萊姆人Karaims的傳統居所,
他們原是黑海克里米亞半島的突厥語系民族,
14世紀末立陶宛大公爵征服來自東方的金查汗國
從克里米亞帶回三百多個卡萊特家族安置於此,公爵倚重他們的驍勇善戰以及農工技術,
使的卡萊特人在此地能夠立足不受歧視。
經過數百年時光推移,卡萊特人在此建立了家園,並保留祖先的文化,
目前這裡仍居住著卡萊特人,
特別的是他們的房屋大門通常開在側面,
而朝向道路的那面會有三扇窗戶,做為祈福的象徵
一扇給上帝,一扇給家人,一扇給公爵。
晴空萬里城堡的倒影也清晰可見,
13、14世紀時立陶宛大公國為歐洲最後一個非基督教政權的多神教國家
公爵蓋迪米納斯Gediminas在舊特拉凱地區蓋了防禦性城堡,
用以抵抗條頓騎士團逼迫他們改變信仰,
後來遷都至維爾紐斯,特拉凱城堡便由公爵之子Kestutis繼承為領地。
1377年木造城堡毀於條頓騎士團的攻擊,
然而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邦又打敗了條頓騎士團
使得城堡失去軍事功能改成皇室居所。
16世紀立陶宛大公國併入波蘭王國,
特拉凱的重要性逐漸被取代,但依然是皇室們喜愛的居處。
後來還一度成為政治犯的豪華監獄,
17世紀在波俄戰爭中遭到波及,1905年沙皇著手維修,
1962年以中世紀風格重建成歷史博物館。
磚紅的特拉凱城堡Trakai castle是東歐地區唯一的湖中城堡
僅以木橋和岸邊聯繫,沒有遊人如織的喧囂,多了幾許恬靜之美。
即使單純欣賞湖畔風光也覺得心曠神怡,和煦的陽光溫暖的身心,
略帶波紋的水面晃動著城堡的倒影,令人陶醉其中而不願離去。
Aki推薦我們嚐嚐當地的Kybyn餡餅,我們選擇雞肉內餡。
類似咖哩餃,一個台幣約六十,雞肉還不少。
回到維爾紐斯市中心,小小的城鎮遍布著風格迥異的的教堂,
彷彿在宣告立陶宛的兼容並蓄。
首先看到的是聖卡西米爾教堂St.Casimir's church
是維爾紐斯最古老的巴洛克建築,建於1604~1615年,
卡西米爾1602年被封為聖徒,成為立陶宛的守護神。
精緻小巧的聖尼可拉斯東正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Nicolas
位在市政廳斜對面,原是14世紀的木造教堂,
後歷經許多的擴增,重建,
風格從哥德式,巴洛克,到現在的俄羅斯拜占庭式,
可謂城市歷史的縮影。
聖帕拉斯凱維亞東正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St.Paraskeviya
傳說俄沙皇在這個教堂親自為詩人普希金的祖先-來自非洲的漢尼拔施洗,
1864年由原本的風格重建為新拜占庭式東正教堂。
教堂旁邊有普希金以及漢尼拔紀念碑,
手掌中央分別刻著兩個人的頭像,並用東正教十字架相連。
註:東正教十字架特徵是在十字的橫槓上下分別加上長度較小的橫槓,
上面的是耶穌的頭,底部的是耶穌的腳。
另有一說是和耶穌同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還有另兩個罪人,
右邊的懺悔得到救贖,左邊的則無,因此斜向右上方。
夕陽時分來到維爾紐斯大教堂前,
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矗立在車水馬龍的廣場前,氣勢萬分。
教堂立面最高處有三尊雕像,中間是手持十字架的聖海倫娜,
左邊是聖塔尼斯拉夫,右邊是聖卡西米爾,據說分別代表俄羅斯、波蘭與立陶宛。
教堂內部共有11座禮拜堂,最具可看性的是聖卡西米爾禮拜堂,
立陶宛的許多王公貴族亦安息於此教堂。
教堂與前方鐘塔中間有塊意義非凡的地磚,
概述立陶宛的歷史,立陶宛人於公元前即在此沿海定居,
13世紀時成立立陶宛大公國,後來波蘭公主下嫁以及與波蘭合併成立聯邦使得國力大增,
然而18世紀末遭俄羅斯、普魯士及奧地利三次瓜分而滅亡,
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20世紀仍然脫離不了德國與蘇聯的輪番控制,
二戰後更遭蘇聯吞併成為加盟國,
198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聯合動員了兩百萬人,
手牽手串成超過600公里的人龍,以堅決的態度、和平的手段向蘇聯表達獨立訴求。
這塊地磚就是牽手運動的終點,上面的文字「STEBUKLA」意為「奇蹟」。
隨後1991年波海三小國相繼獲取自由,這塊看似無奇的地磚時刻提醒著人民自由的可貴。
聖安娜教堂,St.Anne and Bernardine Church
隸屬羅馬天主教會,有高聳的哥德式尖塔,精緻的雕塑,
建於14世紀末期,用以餡給立陶宛大公的妻子,
然而原本的木造結構毀於大火,後來由方濟會重建並改為磚造
用了33種不同形狀的磚砌而成,
傳說拿破崙深深為這美麗的教堂著迷,還一度想帶回巴黎。
教堂正面的三個尖塔似乎隱藏著"A"和"M"的線條造型,
據說是象徵瑪麗亞的母親或是瑪莉亞本人。
走訪觀光景點後,當然不可或缺的是品嘗傳統料理,
晚上八點和Aki以及她的未婚夫相約某間餐廳,
先喝了一杯濃度不高的酒,
接著是傳統的Zeppelin馬鈴薯餃,號稱立陶宛國菜,
因為外型像是德國飛船而得名。
外皮加入了馬鈴薯泥,口感QQ的,內餡通常有絞肉或其他選擇,
淋上優格,再放上培根粒,非常好吃,
雖然他們不斷強調分量很大但我怎麼覺得還好@@
晚上回到家,照例分享一下明信片原因,
Aki的未婚夫說他曾經來台灣幾個月做研究,(好奇妙的緣分)
但因為時差問題幾乎都是晚上出去,因此台北對他而言是夜晚的模樣,
所以他挑了新店橋的夜景。
Aki則選擇了台南的腳踏車,因為她喜歡騎車。
他們還自組了樂團,平常閒暇之餘就會練習,看著他們幸福的樣子也不自覺感到開心。
2014.03.28(五)
早餐吃了buckwheat燕麥,通常當地人會加藍莓醬,
今天只去了一個地方就要搭兩點多的車離開。
Uzupis(立陶宛文是河的對岸的意思)號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集合藝術家、夢想家、流浪漢和醉漢,於1997年宣告獨立
國慶日搞笑的訂在四月一日,這裡還有自己的憲法,國旗,總統,國歌,貨幣
宛如國中國的概念,當然是不被世界各國承認的,
更像是個藝術組織。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用不同語言的展示的憲法全文,
其中有"A dog has the right to be a dog"讓人啼笑皆非。
註:五千萬年前波羅地海是一片茂密的松樹林,琥珀是松樹的樹脂化石
歷經千百年的淬鍊才得以形成,現在世上有八成的琥珀出產於此地,
其中又以立陶宛最為著名。
留言列表